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几点体会

美捷登 学术桥Acabridge 2021-10-06

【新朋友】点标题下面蓝色字“学术桥”关注本微信。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内容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手机版畅读更多信息


对于国内的科技工作者而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疑是最具有分量的一份基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一笔科研经费,最重要的是这代表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笔者今年有幸函审了十份标书,站在一个评审者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些基金申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为保护隐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恩怨,以下案例均在原有案例的基础上经过了一定的修饰,目的旨在举例说明一些现象,请各位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一 建议精简立论依据部分


立论依据是标书最重要的部分,体现了申请者的学术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标书规定的立论依据部分是4000-8000字,但很多申请者可能是太着急把自己的学术思想一览无余地表达出来,所以洋洋洒洒地写了8000字,没有考虑评审专家的感受。实际上,大部分评审专家都很忙,阅读申请者大量的背景介绍将花费较多时间和心力,即使专家很有耐心去阅读,随着审稿时间越来越长,信息量越来越大,难免产生视觉疲劳,影响评审人对申请者研究意图的理解。


拿笔者评审的一份标书为例,其题材是研究某通路与某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立论依据用了3000字对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进行了描述,实际上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不必要的,这种背景介绍200字足够了。应该把阐述重点放在自己要研究的这条通路与疾病的关系上来,特别是申请者当初是如何独辟蹊径地想到这个题材的,这个题材有何创新性和科学性等。


我的笔者建议是立论依据部分最好精简、聚焦,体现线性思维,少说废话。我个人认为2000字(不算参考文献)是比较恰当的字数,另外配上如能配上1-2幅卡通示意图图说明自己的研究意图更好。


二 充分考虑评审专家的专业能力


标书与SCI论文不同之处在于:SCI论文大多数时候是给小同行审阅的,阐述的是一些很狭窄的方向,所以一定要写得具体;而标书很多时候是给大同行审阅的,对于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评审专家可能也不十分清楚。如果作者写得很复杂,用了很多专业的名词术语,而且还不进行详细的解释,评审专家读起来就会很累,不想继续读下去。


实际上,评审专家主要是看一个研究思维、或者说申请者的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合理。毕竟研究内容是否有创新性是很难界定的,毕竟每个人关注的领域都很小,稍微跳出自己的领域,完全有可能由大牛变成菜鸟。但科研有一些共通性,尤其是在研究思路或者说实验路线方面尤其是在研究思路和实验路线方面。因此我笔者建议申请者在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实验技术、或者一些相对较新的概念时,尽量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最好能让大同行看懂,以增强标书的穿透力。


三 不要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吹嘘自己


笔者一直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进行标书的评审,在过程中发现许多作者爱吹嘘自己。比如某申请者在有的标书中会写到:“我们与国外某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该教授在这个领域具有统治地位。”“我曾师从于某教授,某教授是这个领域国内一流的专家。”等等,即使这个教授在这个领域确实称得上有“统治地位”,但是申请者这样写难免让审稿人觉得:他有统治地位关你什么事?这个课题是你在申请,不是他在申请。假设碰上该教授的学术对手,说不定会影响这份标书的评审。


在标书的评审中,评审人主要是看研究有没有新意、有没有价值、科学性如何、值不值得资助,与场外因素关系不大。可能有些场外因素会有意无意地左右部分评审专家的意见,但是对于申请者而言,客观陈述与某教授有合作,或者自己的导师是谁就可以了,没必要在后面加“一流专家”、“有较大影响力”、“久负盛名”之类的词语。


以上是我今年参加自然科学基金函审的一些体会,谈得比较宽泛,也不一定正确,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来源:美捷登编辑:晋川


关注“学术桥”,将会定期收到全国高校、科研机构招聘信息。

回复“1”浏览历史消息,不错过以往高校招聘信息。

回复“2”简历代投服务,欢迎推荐或自荐简历,我们将根据您的情况为您量身推送符合您要求的职位信息。


“学术桥”是国内首个专门服务于科研学术人才的求职招聘平台。学术桥汇集了全国上千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上万条岗位信息,人才通过职位检索系统可实现细化至学科具体研究方向的精准查找。我们的主旨是为国内外科研学术人才提供全面的求职服务,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专业的引才支持。欢迎推荐或自荐简历,我们将根据您的情况为您量身推送适合您的职位信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